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接觸過二手電商交易平臺,比如早起的轉轉以及目前阿里旗下比較火的閑魚。而今年除阿里加大對閑魚的投入以來,京東、58同城的轉轉也加大了對二手交易平臺的投資與發展。如4月,阿里旗下的閑魚宣布,三年內將培育十萬玩家,還將打造有趣、有才、有愛的社區;6月,京東集團對外宣布,京東旗下二手商品交易平臺“拍拍”與電子產品回收平臺“愛回收”進行戰略合并;近日,58同城旗下二手交易平臺轉轉宣布獲得3億美元的B輪融資。
并且在今年9月閑魚方又傳來消息,短視頻界的網紅們竟然也正式入駐閑魚平臺,并在短時間內聚集粉絲數十萬。網紅入駐二手交易平臺,讓很多人看不懂,但如果細細研究目前網紅市場的境遇就不難理解網紅們的做法了。
01 市場競爭激烈
據QuestMobile 發布的《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半年大報告》顯示,從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,互聯網用戶時長增速從22.6%降至11.8%,到了2019年6月,增速已經滑到了6%;2019年二季度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甚至減少了200萬人。
互聯網流量整體放緩,讓網紅的生存環境變得并不樂觀。并且隨著越來越多的MCN機構入場,網紅市場賽道變得日益擁擠,競爭愈發激烈。這種情況下,新人或者腰部網紅在獲取流量,成為頭部網紅的道路上困難重重,流量爭奪的馬太效應顯現。此外,現在的網紅更迭速度越來越快,生命周期越來越短,從早期的1—2年,到如今的幾個月,甚至是只紅1-2天的網紅。
快速崛起、迅速隕落成為如今許多網紅無法跳脫的游戲潛規則,對于網紅,大眾們擅長遺忘。不只如此,內容創作陷入窘境,運營套路失靈,大眾審美的變化,都是當下網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。
02 流量紅利衰退
這兩年,抖音、快手、小紅書等社交平臺迅速崛起,吸引了大量用戶,“微博的流量紅利已經結束”的說法似乎得到共識。
據微博官方數據顯示,在營收連續4個季度上漲之后,2019年第一季度首次環比減少17%,迎來負增長。盡管在2019年第二季度環比再次增長,但依舊與2018年第四季度的營收有不少的差距。與此同時,微博營收的同比增速也呈現持續下降趨勢,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76%一路下滑至2019年第二季度的1%。
面對流量紅利的逐步消退,新浪并非無動于衷。8月底,由新浪開發的“綠洲”App上線。這款和Instagram相似的產品,讓人們看到了新浪想開辟社交新平臺的野心。在內測階段,新浪邀請了一些KOL和明星入駐,普通用戶則要憑借邀請碼才可以入駐。但是熱鬧了大概一個星期,關于綠洲的討論越來越少,所謂的KOL和明星入駐,反響不大。從市場的反應來看,人們對綠洲的前景并不看好。
此外,以抖音、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,在激烈的廝殺過后,如今已經開始收割平臺的流量,和短視頻網紅分成,成為平臺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。而在短視頻平臺,真正能賺錢的,只是金字塔尖的那幾位頭部網紅,大多數網紅,粉絲基數少,賺的錢不多,再加上還要和平臺分成,所以收入并不高。
03 多平臺布局需求
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,不同的內容領域衍生出眾多平臺,這也導致曾經扎根于單一平臺的走紅方式,無法跟上市場節奏。因此,開辟新戰場,布局多個社交平臺,吸引不同習慣的粉絲,成為如今的網紅提升知名度,獲取新流量的方式。
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,商品的可選擇范圍越來越廣,商品迭代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,消費者在買買買之余囤積了大量的閑置物品。從斷舍離流行,到技術加持的共享經濟,再到垃圾分類……循環經濟在中國逐漸萌芽,國民的消費理念趨于理性成熟。而二手電商交易平臺的出現,釋放了大家處理閑置物品的需求,也集結了更多的目標人群。由此可見,閑置經濟勢必興起。

數據顯示,2018年,我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規模達到7400億元,較上年同比增長29.65%,預計到2020年可以達到1萬億元。萬億級的閑置交易市場即意味著巨大的流量和商業變現,這里賽道寬敞,KOL稀少,顯然是一片藍海。每天處在與流量博弈的網紅們應該早已察覺這樣的趨勢,入駐二手電商平臺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。